人民网银川7月24日电 (记者 阎梦婕)7月24日,记者从宁夏召开的“2025年宁夏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宁夏先后实施了一流学科建设、本科教育质量提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卓越研究生培养“四大工程”,全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前,全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19.8万人,高校硕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137个,化学、工程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R&D经费投入保持10%以上的增速,为科技强区、人才强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斌表示,宁夏聚焦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带动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大问题”,引导高校主动紧盯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和产业需求,加强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各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进行了大幅调整,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明显增强。
据了解,近年来,宁夏坚持围绕自治区主导产业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硕博士学位点45个,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智能建造等新兴本科专业42个,停招、淘汰了一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限制和引导3个清单定期发布机制,力争今年年底全区本科高校专业调整率达到20%以上。
展开剩余46%此外,宁夏引导高校开展有组织的科技攻关,高校建有40%以上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全区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了40%以上的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有力支撑了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搭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新平台,建成了全国首个以省区命名的高等研究,推动41所高水平高校与143家“链主”企业开展合作,实施校企联合研发项目246项,首届招录硕博士研究生233人,今年计划招收硕博士278人。支持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建成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0个自治区级产业学院、41个农业科技小院,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
目前,依托优势学科专业、科技平台,宁夏高校吸引聚集博士学位高层次人才占到全区博士学位人才总量的75%以上,在现代煤化工、能源与新材料、机械装备、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高校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建立高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机制,引导高校高层次人才主动与行业部门、企业产业精准对接,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关键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李学斌说。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