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台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设备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评估绝热复合夹芯板在建筑场景中的燃烧特性,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在自支撑或框架支撑结构的小型试验房间内部角落点燃特定火焰,模拟真实室内火灾环境,重点监测火焰在复合夹芯板表面、芯材内部及接缝处的传播行为,并量化火焰蔓延速度、烟雾生成量及热量释放等关键参数,但需注意该试验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复合夹芯板的耐火极限性能,且明确排除以粘接、钉挂或捆绑方式安装于基础墙体/天花板的非自支撑结构。
二、参考标准:
参考GB/T 25206.1-2014《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第1部分:小室法》标准;
三、性能参数:
3.1占地面积长宽高10000x6000x5800mm;
3.2设备用电:380V AC(±10%),三相五线制,额定功率37kW,频率50Hz;
3.3该设备由试验房间、供气系统、锥形收集器、排烟管道、测量装置、风机、气体预处理装置、气体分析仪柜体、校准装置及控制系统等模块组成,涵盖环境模拟、烟气收集、参数检测、气体净化与智能控制全流程功能;
3.3.1试验房间:采用双层复合墙体设计,外层为10mm高强度碳钢,内衬为20mm耐高温硅酸铝纤维盖板;观察窗:安装15mm耐高温钢化玻璃,透光率≥85%;
3.3.2气流供给系统:通过鼓风机与网板组合装置向试验房间持续供给空气,确保氧气浓度稳定维持在20.97%正常值,同时优化气流分布以避免湍流干扰试验精度;
3.3.3锥形收集塔(吸烟罩):能收集电池燃烧所产生的全部烟气;底部尺寸3000*3000mm、高1050mm,锥形收集器的顶部为500*500*900mm立方体,采用两块500*250mm的钢板安装在顶部的正方体内,形成烟气均流器。外层和外层:1.5mm厚304不锈钢板(耐温≥800℃),内置导流鳍片以优化气流分布。夹层保温:填充50mm纤维复合毡(导热系数≤0.023 W/m·K),实现热能隔绝与降噪;
3.4排烟管道:安装在烟气均流器的出口处,内径为400mm,直管段5米,直管段的两端应安装均流器,使管道内气体流动均匀;系统的测量段设置在排气管道直管段且气体均匀处;外层和外层:1.5mm厚304不锈钢板(耐温≥800℃),夹层保温:填充50mm纤维复合毡;
3.5点火源:
3.5.1组成:由丙烷气体燃烧器和供气系统组成;
3.5.2结构:一个顶部呈正方形且装满沙子的丙烷气体燃烧器。燃烧器截面内尺寸为170mmX170mm,顶端距地面高200mm。该结构能满足均匀气流全部到达整个开口区域。
3.5.3制作:壳体选用1.0mm钢板焊制,壳体由金属网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填装鹅卵石和砂子,下层鹅卵石的填装高度为100mm,上层为砂子与点火器上缘齐平,砂的粒径2-3mm,鹅卵石的粒径为4-8mm。见图5-1。
3.5.4气源:由纯度不少于95%的液态丙烷的瓶组,减压器,稳压器,流量计及输气管道等组成。
3.5.5燃烧器放置:放置在试验房间内与开口墙相对的一个墙角地面上,并与试样相接触。如果该位置有结构框架(如直接设在墙角的柱子),则燃烧器放置在距后墙角最近的复合夹芯板接缝处,该接缝距墙角柱子的距离不应少于 300mm,见图4-1。如果结构构件限制了燃烧器与试样的接触,则抬高或调整燃烧器,使之与试样受火面接触。
3.5.6安全防护:配备远程控制点火装置,如引火源或引火线等。还配备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和点火源熄灭时自动切断燃气供给阀门的装置。
3.5.7供给燃烧器的丙烷气体纯度达到 95%,气体流量的测量准确度为士3%。燃烧器的热值输出偏差控制在规定值的士5%范围内。
3.5.8根据丙烷的净热值计算,
3.5.9燃烧热采用丙烷气体燃烧器燃烧丙烷释放出来的总热燃烧量来计算。燃烧器的输出功率在试验开始的最初10min内应保持在100kW,在第2个10min内应增加到300kW,20min后关闭燃烧器并观察10min。
如需更多技术参数可访问东莞中诺仪器
配资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